在2025年天津市“新時代·實踐行”育人項目評選中,由我院多民族、跨專業學子組成的“同心”實踐團隊斬獲“先進集體標兵”、“先進個人標兵”、“先進個人”及“優秀指導教師”四項市級榮譽。這支實踐團隊以工匠精神爲指引,紮根京畿重地,在科技助農、民生服務、文化傳承等領域交上了一份青春答卷。

一、深耕基層一線,淬煉青春擔當
團隊成員執著專注于田間地頭,與村民一起頂著40度的高溫,在蔬菜大棚中開展勞動,各人汗如雨下、青筋暴起,用于拍攝的電子設備都因高溫停機,然而村民們依然在耕作,實踐隊員們深切地感受到稼穑艱難,強烈地意識到“鄉村振興”是農耕文明久遠的期盼,更是當代青年緊迫的使命。
二、創新科技賦能,智慧助力振興
團隊成員精益求精搭建智慧大棚,運用自動化技術知識不斷優化智慧大棚建設,通過融合物聯網傳感器、5G通信與AI算法,構建覆蓋光照、溫濕度、土壤墒情的立體監測網絡,實現作物的精准培育。他們繪制的圖紙、制作的模型和實驗的數據改了又改,只爲打造優質制品。
三、匠心打磨課程,播種科學夢想
團隊成員一絲不苟備課磨課,爲了給社區青少年帶來生動有趣的科技課堂。各人在課前充实了解授課群體情況和實踐基地需求,一字一句撰寫講稿,認認真真調試設備,踏踏實實進行演練。實踐隊員在與自己較勁的過程中,提升師範素養,銘記使命擔當。
四、執著追逐夢想,實現青春成長
團隊成員起于微末但追求卓越,“同心”團隊的成員從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各項事情的實踐小白,成長爲能夠獨立思考、探索創新的實幹者,最終成爲能夠獨當一面、敢打敢拼的實踐能手。各人的成長曆程離不開對成長的渴望和對卓越的追求。實踐隊員徐書成体现“我们在社会实践历程中,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技术。结合实际,筹谋开展各项活動。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学思悟践,真正做到知行合一。”
“這份榮譽是起點而非終點。”團隊指導教師田嘉欣体现,未來,學院將繼續深化校地相助,創新育人路徑,讓工匠精神在實踐育人中薪火相傳。